說中國人不喜歡讀書,那是偏激地;說中國人喜歡讀書,也是失之偏頗。國人讀書相當一部分是功利的,甚至是狹隘的;讀得大多數(shù)書,只對晉級升職有利,于心靈無補。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往往是各種考試書和那些貼近生活的實用書:養(yǎng)生、美容、商戰(zhàn)、懸疑、股票、升學(xué)……書籍成了一種豪華的裝飾之外更多成了晉升的墊腳石。

讀書.jpg

為什么會這樣呢?不妨從閱讀方式的改變找尋答索。眼睛在網(wǎng)上快速、便捷地“暴走”,屏幕代替了紙面,新媒體逐漸替代以往細嚼慢咽的傳統(tǒng)閱讀。對“界面”的顛覆性革命,我們應(yīng)該感到興奮呢還是沮喪?然而,你所看到的只是小編們從經(jīng)典書籍的瀚海中舀出來的點滴,更多能讓你贊嘆不已的言辭與思想,在經(jīng)典著作里密集排列著,成千上萬地躺在圖書館和書店里。

書是一種極具美感的存在,進入圖書營造的世界,讓人懷有無限的希冀、無羈的遐想和身心的愉悅,仿佛進入一場戀愛,因此,讀書是性感的。讀書帶給人們的快樂感和真實感是實實在在的。作家林清玄干脆直接將閱讀描述成“生命的化妝”,“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(zhì),多讀書、多欣賞藝術(shù)、多思考、對生活樂觀、對生命有信心、心地善良、關(guān)懷別人、自愛而有尊嚴,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,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”。

沈從文只讀過小學(xué),14歲就投身行伍,他的成就與勤讀書有莫大的關(guān)系。陳忠實、高爾基、馬克吐溫、杰克?倫敦莫不如此。若不是因為學(xué)會了閱讀,失明又失聰?shù)暮?凱勒終極只能是一個可憐的殘疾女孩。

毛姆說:“閱讀雖然不能幫你獲得學(xué)位,也不能助你謀生糊口,不能教會你駕船,也不能告訴你如何發(fā)動一輛有故障的汽車,但它會使你的生活更加豐富、更充實、更圓滿,會讓你感到快樂,如果你真能享受這些書的話。〞

只有書讀得多,人的內(nèi)心才能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,不被外界侵擾,不為勢位所誤。世界這么亂,但閱讀者不擔(dān)心,因為他有避亂的定力;人性難以捉摸,但閱讀者不擔(dān)憂,因為他早就懂得了人性的復(fù)雜。

正如作家鐵凝所言: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,但是,我更想強調(diào)的是,“無用”的閱讀,正如文化給人的力量一樣,更多的是緩慢、綿密、恒久的滲透。雖然它是“無用”的,然而一切都有痕跡,我們沉重的肉身會因某些“無用”的閱讀而獲得心靈的輕盈和潔凈。

2014年,“全民閱讀”首次寫進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全民閱讀立法工作已經(jīng)納入人大立法進程。全國300多個城市有經(jīng)常性的閱讀節(jié)、閱讀日活動。財政資金扶持實體書店已經(jīng)由12個試點城市擴展到12個省區(qū)。圖書館撥款連年增長,60萬所農(nóng)家書屋覆蓋有基本條件的行政村。我還是提倡每月每年盡可能讀幾部好書,或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選擇新書。

清代錢泳的 《履園叢話》中有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之語。讀書是基礎(chǔ),行萬里路,才是人生境界的第一次飛躍。走出去讀世界,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閱讀。

 

撰稿人:付震宇

審稿人:紀檢組長   王孝杰

單位:沈陽市排水公司